VIP Latrine(1:35 模型,2018年製作)

這是我們的第一個微縮模型作品,題材是我們在非洲的第一個前線項目-南蘇丹多羅難民營裡無國界醫生診所的廁所。之所以被稱作是VIP Latrine,據說是因為它雖然簡陋但却已是我們前線項目中“最高規格”配置的廁所,建築材料是水泥磚頭和一些簡單的常見材料,可是這些普通的建築材料在條件艱苦落後的前線却經常很難在當地採購到,需要從外界採購運輸進來,為了節約成本一般只有長期和稳定的項目才會投入使用這樣的廁所。至於為什麼選這個場景,是因為我們對這個廁所特别地了解,它是我們每天必須去好幾次的地方,幫我們解决了最基本的問題,當腸胃不適生病的時候,更是一天内要“光顧”它十好幾次, 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埋頭苦幹幾個月,带娃間隙裡争分奪秒,終於完成第一個作品。雖然很多地方都略為粗糙,但總算是一個好的開始!
你能看得出來做這個模型的原材料麼?稍稍解密一下吧:磚牆是發泡板做的,屋頂材料是桐木條和波浪紙,廁所前的這棵樹呢,是用鐡絲扭成再用黏土填充勾勒(想做當地人叫的檸檬樹,但出來的效果不太像)。。。
橘红色的塑料圍欄、用來洗手的水桶、防蟲網、排氣筒、電線、燈的開關、門把手和釘在門框上可來回扭動充當臨時門鎖的彎曲釘子等真實的細節都在這裡一一重現
做水桶和燈罩費了不少功夫:先用模型補土做出比例合適的原型,然後用硅膠翻模,再用水晶滴膠才能做成這樣半透明的效果
廁所裡頭也裝了燈,屋頂空間很少,要用最小的2mm LED和超細電線才勉强能放進去,燈罩是用半透明的可塑樹脂材料做的。門的合页由2mm的電工熱縮管做成,出來的效果比我想象中的好!
LED都是選暖光的,燈光在黑夜裡透過防蟲網照出來,營造出的氣氛和我們在前線時一樣“棒”。。。
樹上的燈罩是按照實際比例翻模自製自的,做得有點粗糙,但亮起來是挺有感覺的
廁所内部暗红色的金属蹲坑板也是自己翻模做出來的,蓋子可以開合,但做得稍微有點大了,下次可以改進。外牆上做有燈的電線和開關。看到這個場景,有没有想蹲進去試一試的願望?
南蘇丹雨季暴雨連連,脚踩下黏濕的泥土半只腿馬上就陷進去了,不鋪些红土(當地人叫marram)防水真是寸步難行。這條我頗為满意的红土小徑,要用噴槍才能做出柔邊,路上做出脚踩過的痕迹,放了乾雜草做成的落葉
經太陽暴矖後形成的龜裂土地,這效果是用吹風機加熱黏土令它加快收縮出現裂缝做出來的,試驗了好幾次才成功
廁所後面的雜草,雨季時生長迅猛,我們每個月都必須安排除雜草的任務
樹下的雜草和落葉,是用我家門外路邊的雜草矖乾做出來的
無國界醫生項目中經典的橘红色塑料圍欄,用尼龍繩綁在木頭上,幾乎每個前線項目中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屋頂生鏽的鐡瓦片,是用鏽红色幹掃出來的,後面的那根是通氣管,作用是讓糞池裡的氣體排放出來;屋檐下的木結構可以起到採光及通風作用,而且裝有鐡絲網防止蒼蠅進去


Tukul(1:35 模型,2018年制作)

這件作品呈現的是我們在南蘇丹的前綫生活場景。南蘇丹的傳統木屋“Tukul”就是我們的宿舍,裏面有當地木匠用本地材料手工制作的簡易家具,有我們用廢棄材料制造的創意健身器材,有祖國生產的便宜塑料產品。仔细觀察,可以看到這個場景的環境與上一件作品有些不同:樹是秃的,地上的植物相對少,這是因為正值南蘇丹的旱季。南蘇丹旱季氣温跨度逹20度,從11月開始,氣温低至十幾度,之後慢慢攀升,到五月,氣温可逹40度,不少隊友晚上都受不了酷熱睡在外面。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骤雨會宣告旱季的結束,之後伴随而來的便是診所停電的高峰期,也是我作為後勤人員工作最忙碌的時期啦。


前綫生活可以说簡而不陋,這小小草屋的一方天地裏有睡覺、休閒和鍛鍊的空間。要贊一下屋子的設計,通風和堅固,熱天時比呆在帳篷裏凉快很多,强風暴雨也不會吹翻或漏水
Tukul門外是一個小小的休息角落,放了一套桌椅,周末時一邊看書一邊喝着當地的南蘇丹姜汁咖啡,是前綫生活難得的寫意片段,當然,這惬意的時光常常會被診所的停電漏水等等突發狀况所打斷
屋子侧面有另一片小天地,創意十足的隊友們利用前綫的廢棄材料打造的前綫健身房,每天早上和隊友們在机場跑道上跑完步之後就會在這裏舉鉄,那酸爽的感覺,真過瘾!
近距離看一下每個項目的必備舉重杆:空的奶粉桶灌上水泥,中間一根廢棄的金属管,原度百分百!
每間屋子外都有一個小塑料水桶,有一些人用來洗衣服,有一些人用來做垃圾桶
我門外的小桌上總放着一本後勤人員的“聖經”供我随時翻閱學習,裏面记录了大量前綫水利衛生工程的参考資料。旁邊是一杯南蘇丹姜汁咖啡,有人手一個的手提無綫電,随時候命准備應對診所的緊急情况
Tukul屋頂的模型材料不太好找,要求很细的材质,不然看上去比例會怪怪的,但又不可以太軟,不然很難制作。試了麻繩、掃把毛等材料,最後在家附近意外發现一種香港常見的熱带植物脱落下來的樹皮,發现非常适合,就撿了這種樹皮來制作屋頂,效果非常棒!
這每個前綫項目必不可少的塑料椅子可是我嘔心瀝血的結果啊,試了各種材料和方法才成功做出來:首先要把椅子分成幾個小部件,用電腦軟件画好零部件並打印出來,然後用很薄的塑料板,按照圖案把形狀剪出來再黏在一起,最後要用模型補土慢慢修補细節,之後再翻模做出一批來,這是做縮微模型以來最為挑戰的一部分。。。
打開屋頂,可以看到Tukul裏面的布置:當地人用廢棄金属和麻繩做的床、塑料桌椅、蚊帳、挂衣服的繩子、電腦等
每間屋子都有一個這様的“百寶箱”,給前綫工作人員放置個人物品
營地晚上的氣氛,這様看起來也挺浪漫的


Pick-Up(1:35 模型,2019年制作)

南蘇丹雨季最經典的場景莫過於陷入泥濘的車輛。每當暴雨過後去流動診所(Mobile Clinic)工作時,車輛不時就會在路上被泥濘絆住,運氣好時發動汽車可以衝出來,運氣不好時就得醫生護士助產士們下車幫忙解救。南蘇丹的泥土质地非常细膩,暴雨之後形成的泥沼又深又黏,穿多高腰的雨靴都不管用,一脚踩下去半條腿都看不見了。


第三件微縮模型作品出爐了!
Pick-Up是在當地市場最常見的汽車,性價比及耐用性都是十分高的
車尾箱裝满了流動診所需要用到的東西:椅子‘桌子‘保温箱‘木棍‘塑料帆布。。。
泥巴‘車胎的痕迹‘水坑及到路邊的雜草都展示出來了
車身沾满了泥巴
底盘下放置了後備輪胎,在緊急情况是能用上
輪胎上的泥巴
近距離看看水坑,第一次做有水的情景,效果還可以接受
俯瞰这輛Pick-Up,隐約可看到坐在裡面的两位隊友,是用樹脂黏土做的
從另一个角度看看車後的物資
看一下車尾的細節
在Pick-Up的前面裝了LED燈